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傳統工時記錄方式的弊端
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工時記錄不透明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工時記錄信息通過Excel收集后統一錄入,記錄不夠透明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數據無法共享和查詢,只能通過月末核對簽字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、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工時信息通過線下組長收集,并審核通過后,才可由部門秘書每日錄入計件系統,導致數據不夠及時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線下收集方式,導致數據不夠準確,存在人為錯誤的可能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、無法對應到具體的設備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現有模塊中記錄的是一條生產線的機器工時,無法對應到具體設備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現在模塊中記錄的是設備的保修信息,主要關注在設備故障部分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、數據不夠完整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機器停機沒有記錄停機原因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工程部收到的數據需要與《報修單》上的數據在系統外進行加工,才能進行故障率指標數據分析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、數據無法共享;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設備工時信息沒法共享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時系統的目標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建立統一的工時管理平臺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實時采集每條產線、每筆生產訂單的實際人工工時,掌握每個一線工人的實際工時;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準確的收集設備的工時信息,掌握設備的使用狀態,提供設備狀態分析依據;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合理、準確的計算產品成本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時系統解決方案整體結構圖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時系統收益分析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人工工時統計更加準確、及時,提高員工滿意度的同時,減少企業因計算誤差而帶來的損失;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提高生產部門報工的效率,以及提高HR及財務月度工時統計及發放薪資的工作效率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管理層能夠明確掌握人員及設備效率損失的具體原因及其所占比例;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提高現場異常處理的效率,減少因停機或停線所導致的效率損失。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